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7月中旬的风掠过吉首市石家冲街道勤丰村村头,全省担当作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吴志明再次回到这片土地。
大棚里,菌菇酝酿着饱满的生机,不久便要撑开伞盖;老乡们门前的辣椒树上,红彤彤的果实压满枝杈。
望着眼前的景象,吴志明颇感欣慰:那些把设备架进大棚的时光,那些科技赋能的因子,早已钻进泥土,长出了乡村的新模样。
科技赋能,“黑黄金”破土
7月11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村民石明秀已坐在合作社车间里,用手中的小刀灵活地削剪着黝黑发亮的鸡枞菌。手指翻飞间,她笑着对记者说:“在这里工作一天,可赚120元,还不耽误家里的事。”
今年春节前,村里796位村民每人破天荒地收到300元分红。支撑这份喜悦的,正是石大姐手中其貌不扬的黑皮鸡枞菌。
时间回到2023年5月,吴志明望着几乎一片空白的村集体经济账目,决心壮大村集体产业。
“志明,别折腾了。我们搞了几年产业,都失败了。”多位村干部给他泼冷水。山村的产业发展仿佛陷入一个走不出的循环。
但这位来自省科技厅的干部没有退缩。
他把目光锁定在黑皮鸡枞菌上,它的市场批发价达每斤20元。更令人惊喜的是它的生长速度,一个菌包放下去,10天左右便可采摘,每天可采3茬,可连续采摘3个月左右。
在村民质疑的目光中,吴志明带着工作队队员扎进村里一个废弃的厂棚。
夏日,棚内温度逼近40℃,他们汗流浃背地清理场地、架设设备,调试温控系统,这是“黑黄金”鸡枞菌致富的关键。
“棚内温度稳定在25℃左右,湿度要实时监控。”深夜的厂棚里,吴志明手把手教队员操作智能化控温平台。他们的努力很快得到回报——短短10余天,黝黑油亮的黑皮鸡枞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村民们的心热起来了。曾在华为工作的村民吴爱钊也回到家乡,参加种植技能培训,成为技术能手,并给村民当起了老师。
经济效益很快显现。2024年,勤丰村集体经济产值突破300万元,收入达131.72万元。
辣椒红了,村庄醒了
食用菌种植壮大了集体经济,要让村民口袋里有钱,还必须想其他办法。
以前,村民们种点青菜,凌晨3点就得骑摩托,赶10多里山路去集市。回来时,裤脚沾满泥,钱袋子却瘪着。
要给村民换个活法。吴志明把村里的地看了多遍,又请来科技专家支援,找好批发市场,拍板要种朝天椒:“这东西耐活,大湘西的土种出来辣味足。”
可村民们不买账。第一年全村只种了70亩。
收果时,冷链车的冷气“嘶”的一声从村口“吹来”,穿着蓝色工装的师傅们搬着筐子往车上装货,一斤朝天椒村民可赚2元。他们这才相信“这红果果真能换票子”。
如今,全村辣椒地从70亩扩大到200亩。辣椒红了,村里的光景也跟着变。
吴志明带着驻村工作队,把坑洼的土路修成能过冷链车的水泥路,让家家户户接上自来水,在电线杆上架起5G基站。
“以前最怕孩子去水塘玩,天不亮就得骑摩托沿着水塘转。”村干部吴廷柱掏出手机,点开微信小程序,“现在好了,水塘边装了摄像头,孩子一靠近,我手机就响!”
去年冬天,在长沙当大厨的村民吴永庆回到老家,开起了夜宵店。他说:“来村里收菌菇、辣椒的商贩多了,村里漂亮了,游客也多了。”
夜晚,吴志明站到高处眺望。
月光洒在他的肩头,耳畔传来夜宵店游客的嬉笑声。路灯亮了,大伙笑了,人心也暖了。
在线配资开户网站,红河配资,博大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