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发股份位于深圳前海的7宗商业用地以44.05亿元被收储,收储价格较账面值折让24.59%,这一交易引发市场对房企资产处置与行业风险的关注。
7宗未建地块的收储交易落定
华发股份(600325.SH)日前披露,其全资子公司深圳融华置地投资有限公司拟将持有的7块位于深圳前海的商业用地,按深圳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回收购的形式进行处置,交易价格为44.05亿元。
据了解,这7块商业用地属于前海冰雪世界项目,位于深圳市前海合作区会展新城片区沙井街道展城路和沙福路交汇处西北侧、景从路东侧的A301-0600宗地和A301-0599宗地部分,面积共计7.0468万平方米,计容积率建筑面积约46.1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约42万平方米,地上商业约3.28万平方米,地下商业3500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4900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这些标的地块均处于未建状态。
收储价格较账面值折让超两成
从交易价格来看,本次交易标的在评估基准日2025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约58.41亿元,评估价值约44.86亿元,而收储价格为44.05亿元,与账面值相比,溢价情况为-24.59%,相当于打了75折。
多方解读价格折让与收储逻辑
对于这样的价格折让,一家房产机构分析师表示,不少被收储地块是在市场高峰期拿的,当时的价格较高,而地方收储时不可能按此前价格回购。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指出,一些城市部分区域之前规划了不少商业办公项目和综合体项目,按当前市场行情,这些项目在分割销售或物业运营方面存在困难。如果房企预期项目可能会出现亏损或后续面临经营困难,就很难继续投入资金进行开发。在土地长期不开发、企业无力开发导致土地资产价值下滑的情况下,地方可能会通过收储来抑制价格波动。当然,在规划出现重大调整或变化,即片区功能要调整时,也需要通过收储方式来实现片区功能的调整。
此外,自然资源部在去年11月的《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中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委托经备案的土地估价机构,对拟收回收购地块开展土地市场价格评估,相较企业土地成本,就低确定收地基础价格。
华发视交易为资产盘活与风险对冲
华发股份方面认为,此次被收储可有效盘活沉淀资产,规避持续开发存在的市场风险。若继续持有上述标的地块,可能面临长期资产沉淀,占用大量资金,持有成本增加等相关风险,未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过政府收回收购方式盘活,可以消除继续开发的不确定性,实现风险对冲。而且商办项目开发周期长、资金占用大、变现周期长,可能制约公司其他业务的拓展。
同时,华发股份表示,通过政府收回收购方式预计回笼资金超40亿元,将增强公司流动性,进一步优化公司现金流状况,增强公司的投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公司收到本次交易资金后,可根据市场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购置其他优质项目,释放资源聚焦核心,有效消化存量、优化增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
华发上半年业绩与拿地表现
业绩方面,据中指院披露数据,华发股份今年上半年以502.2亿元的销售额,位居2025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第11位。拿地层面,在2025年上半年新增货值榜单中位列第97位,上半年全口径新增货值51亿元,权益新增货值28亿元。
结束语:华发深圳7宗地被收储事件,折射出房地产市场调整期企业与地方在资产处置上的权衡,44.05亿元的收储价格背后,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影响仍待市场持续观察。
(内容综合自财联社)
在线配资开户网站,红河配资,博大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